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78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xiàn)策、城市建設(shè)、交通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fā)布新主題

“咸陽”地名的來歷

1 / 10805
     

簽到天數(shù): 1 天

連續(xù)簽到: 1 天

[LV.1]初來乍到

13

主題

17

回帖

50

積分

二級

積分
50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11-21 17:1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jù)我所知,是說咸陽在九嵕山(嵕:zōng ,小的山梁)之南,渭河之北,自古山南水北為陽,因咸陽山水俱陽(咸,皆也,全部之意),故謂之咸陽?!?/font>


朋友說道:“確實如此,只不過此處所說的山并非是指九嵕山,因九嵕山在咸陽西北禮泉縣,離咸陽有好幾十里遠(yuǎn),山也不高,加之咸陽所處的關(guān)中平原地勢較低,城北又有兩道塬(一道塬,二道塬),每道塬都要高出塬下五、六十米,由于有塬阻隔,人站在咸陽城,根本就看不到九嵕山,古人是不可能用一座根本看不到的山作為參照物來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命名的。”


我說:“我也覺著有些不對勁兒,原以為九嵕山挺大呢,去年專意去了一次,開車一個多小時才到,說是山,不過是地勢高一些罷了,唐太宗昭陵所在的山峰與其說是山,倒不如說是個大土堆,況且九嵕山確實距咸陽城又偏又遠(yuǎn),山也確實太小。我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西漢皇帝之所以在咸陽塬上建陵,是因為陵墓所在地風(fēng)水好,正好可“背靠北邙山,腳蹬渭河灘’,面南背北,居高臨下,俯視渭河平原,可見咸陽北面的山確實另有所指,只不過覺著納悶,北邙山應(yīng)該在河南洛陽,咸陽咋也有個同名的山?只是不知此山在何處。”


朋友說道:“確有這個說法,也確實有這個山,不過不是什么北邙山,而是指北蟒山。”


我說:“北蟒山?你莫非是說北蟒塬么?”


朋友說道:“正是,咸陽城地處關(guān)中平原,地勢平坦寬闊,唯有北面聳立著一道塬,宛如一條蜿蜒的巨蟒橫臥于城北之上,因此當(dāng)?shù)厝私斜彬步斜彬?,?jù)史載,劉邦為薄姬(薄太后,漢文帝劉恒之母)在北蟒山以北五十里建一座行宮(在禮泉縣劉家村,內(nèi)有香積寺,薄太后塔,后來寺被毀,塔尚在),相傳劉恒即出生于此。而九嵕山之所以有名,并非因其挺拔峻秀,而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649年在位)在此依山建陵,葬于九嵕山昭陵,但咸陽之地名則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時就有了?!?/font>


朋友接著說:“有關(guān)北蟒山還有個傳說,相傳,托塔天王李靖有一兒子,喚作紅孩兒,愛舞槍弄棒,能飛善跑,力大無比,一日,紅孩兒在天河玩耍,一時性起,竟將天河戳了個窟窿,致使天河之水傾注人間,頓時天下萬物遭洪水所淹,土地神告于天帝,天帝急令女媧補之,又令大禹下凡,幫龍王疏導(dǎo)洪水,以拯救萬物之生命。禹王與龍王商量,決定開長江諸流,以導(dǎo)引秦嶺以南之水入海;辟黃河諸流,以導(dǎo)引秦嶺以北之水入海,如此以來天下水患即可排除。誰知九峻山以南至秦嶺北麓仍洪水濤天,波浪翻滾,大禹和龍王仔細(xì)查看,原來是紅孩兒與龍王的小兒子仍在那里戲水,氣得龍王前爪按住小龍頭部,讓其乖乖臥倒,不許亂動,逐將小龍變?yōu)楸彬?。北蟒山之南的水用來喂養(yǎng)小龍,故稱渭河?!?/font>


我說:“噢!原來如此,真是長見識了,在咸陽待了20多年,今天才算弄清楚咸陽地名的來歷了?!?/font>


2011年3月20日寫于咸陽



咸陽
       陜西省第三大城市,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建都之地,位于陜西關(guān)中平原腹地,東與西安接壤,距西安市24公里,現(xiàn)為地級市,轄秦都區(qū)、渭城區(qū)、興平市、禮泉縣、涇陽縣、武功縣、乾縣、三原縣(稱南八縣)和彬縣、旬邑縣、淳化縣、長武縣、永壽縣(稱北五縣)等十三區(qū)縣。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修筑城邑,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在商鞅變法的推動下,秦國日漸強大,前221年,秦王嬴政剪滅六國,建立了秦朝,咸陽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寫下了最為光輝燦爛的一頁。


五陵塬


       即咸陽塬(原:寬廣平坦的地方, 同“塬”),因西漢王朝在此設(shè)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咸陽當(dāng)?shù)赜袀€順口溜,叫“三原的廟,涇陽的塔,不如咸陽的冢疙瘩(指西漢帝王陵及眾多陪葬墓)”,咸陽一道塬上是西漢帝王陵寢之地,西漢11位皇帝除漢文帝霸陵和漢宣帝杜陵在西安外,9個皇帝的陵墓都分布在渭河以北的咸陽塬上,又因西漢曾在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等五個陵區(qū)設(shè)邑建縣,因此咸陽塬又稱為“五陵塬”。


關(guān)中


        因渭河平原四面被四座雄關(guān)圍定,東有函谷關(guān),西有大散關(guān),南有武關(guān),北有蕭關(guān),故名“關(guān)中”。


關(guān)中平原


       又稱渭河平原 ,在陜西省中部,西起寶雞、東至潼關(guān),南接秦嶺,北到陜北高原。東西長300 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屬沖積平原,是斷層陷落區(qū)即地塹經(jīng)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


秦滅六國順序


       前247年(秦莊襄王三年),十三歲的贏政繼秦王位,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亂,嬴政親自執(zhí)掌政權(quán)。
       前230年(秦王政一十七年),派內(nèi)史騰率兵攻韓,俘韓王安,置潁川郡,韓亡,拉開了剪滅六國的序幕。
  前228年(秦王政一十九年),秦大將軍王翦攻入趙都邯鄲,虜趙王遷,置邯鄲郡、鉅鹿郡、太原郡,趙亡。(趙公子嘉奔代,自立為代王,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攻代,俘代王嘉。)               


       前227年( 秦王政二十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隨即派王翦領(lǐng)兵攻燕。
  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喜遷都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


       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賁率十萬大軍攻魏,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城,城破,魏王假降,魏亡。
  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率軍消滅楚軍主力,破楚都壽春,俘楚王負(fù)芻,又率軍渡長江平定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燕亡。攻代城,俘趙代王嘉,于代地設(shè)置雁門郡。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賁率軍攻齊,破齊都臨淄,齊王建降,齊亡。
  至此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


西漢帝陵及陪葬情況


       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恒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塬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西起興平縣豆馬村,東到咸陽市正陽鄉(xiāng)張家灣,依次排列著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


帝號、姓名               生卒年                           在位時間                    陵墓           陵址                 陪葬


漢高祖劉邦      前256年--前195年    在位8年(前202--前195年)   長陵      咸陽市窯店            呂后
漢惠帝劉盈      前211年--前188年    在位7年(前195--前188年)   安陵      咸陽市韓家灣        惠孝張皇后
漢高后呂雉      前241年--前180年    臨朝8年(前187--前180年)


漢文帝劉恒      前202年--前157年    在位23年(前180--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東郊            孝文竇皇后
漢景帝劉啟      前188年--前141年    在位16年(前157--前141年) 陽陵     咸陽市張家灣         孝景王皇后
漢武帝劉徹      前156年--前87年      在位54年(前141--前87年)   茂陵      興平縣南位            李夫人
漢昭帝劉弗陵  前94年--前74年        在位13年(前87--前74年)     平陵      咸陽市雙照大王村  孝昭上官皇后
漢宣帝劉詢      前91年--前49年        在位25年(前74--前49年)     杜陵      西安長安縣少陵原  孝宣王皇后
漢元帝劉奭      前75--前33年            在位16年(前49--前33年)    渭陵       咸陽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漢成帝劉驁      前51年--前7年          在位27年(前33--前7年)       延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漢哀帝劉欣      前25--前1年              在位7年 (前7--前1年)         義陵      咸陽市周陵東
漢平帝劉衎      前9年--公元5年         在位5年 (公元1--5年)         康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孝平王皇后


咸陽地名沿革


夏代開始,咸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


周時稱程伯國,西周后稱畢郢國,春秋時稱渭陽。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原國都在櫟陽,治所在西安市閻良區(qū))。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


武帝太初元年將長陵、陽陵及所屬塞國更名為左馮翊,將渭城、安陵、茂陵、平陵及所屬雍國更名為右扶風(fēng)。


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更名為渭城(以其地臨近渭水),屬右扶風(fēng)。


晉時設(shè)置靈武縣。后趙時更名石安縣?! ?/font>


前秦時,將漢長陵邑(劉邦的陵邑)改為咸陽郡,并轄靈武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則天因其母楊氏陵墓——順陵在此,改為赤縣。


五代、兩宋、金皆稱咸陽。元初,一度將咸陽并入興平,不久又恢復(fù)咸陽縣制。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將咸陽遷到渭水驛,即現(xiàn)在秦都區(qū)所在地。明、清均稱咸陽,屬西安府管轄。

     

簽到天數(shù): 65 天

連續(xù)簽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0

主題

221

回帖

298

積分

三級

積分
298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6-11-22 21:55:48 | 只看該作者
長姿勢,贊一個!
回復(fù)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